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,目前已从临床研究普及到对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与评价治疗效果中来。经观察发现,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中有2个血压高峰和2个低谷,即每日清晨1—2点为全天最低点,然后血压逐渐上升;早起6—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,8点后开始下降;中午12—13点为第二个低谷,然后血压开始上升;18—20点为第二高峰,也是全天最高之时,然后血压又逐步下降。
研究证明,高血压能导致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发生一系列疾病,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与血压高度密切相关,血压越高,并发症越严重。近年来,医学专家们已注意到夜间血压与并发症的关系。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大于10%者为杓型血压,小于10%者为非杓型血压。许多研究均证明,杓型血压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非杓型者要低得多。这实际上表明,夜间血压与高血压并发症密切相关。
临床上常见到这种现象,有些病人虽然认真服药,但仍然发生心脑血管急症。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,一是应用短效降压药,二是未按血压波动规律用药。短效降压药只能维持几个小时,到次日清晨时,血药浓度很低甚至无,加上不及时用药,早起时第一个高峰血压无法得到控制。
为了使24小时血压平稳,一定要按照血压波动规律及降压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合理用药,强调一天的第一次用药时间要在早上6点起床时。如果是中效药物,在下午5—6点服第二次;如果是短效降压药物,那些仅限于白天血压升高者应在中午12点、下午5—6点各加服一次药;夜间血压升高者,最好应用长效或中效降压药物。
在血压波动高峰时或运动中测量患者血压,是最好的检查与评价抗高血压治疗是否有效的方法之一。当临床偶测血压得到满意结果后,最好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鉴定血压是否平稳。